今年3家冲击IPO受挫、11家IPO排队的物流企业都有谁?
发布时间:2024-07-10 点击:96
随着竞争加剧,快递物流资本市场风起云涌。今年上半年的一大重要新闻是菜鸟、顺丰、极兔扎堆港交所,市场传闻国内物流三雄或将于下半年齐聚港股。在5月,中通已经完成了在港交所和纽交所的双重主要上市。3月,维天运通(品牌名“路歌”)在港交所上市,成为港股“数字货运第一股”。
港股作为开放性国际资本市场,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3月,货拉拉、京东工业、泛远国际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5月,乐舱物流二次递表港交所。
在美股,3月,盛丰物流在纳斯达克上市;4月,深圳佳裕达物流在纳斯达克上市;3月,工业品电商独角兽震坤行递交赴美上市申请。
视线转回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5月,中邮科技ipo获准注册,准备在科创板上市;5月,日日顺创业板ipo成功过会;7月,锦江航运沪主板成功过会。
目前,a股最新ipo排队企业名单中有11家物流供应链企业:创业板1家、科创板1家、深交所主板4家、上交所主板4家、北交所1家,这是我们此次讨论的重点。
注册制ipo审核流程为:受理→审核问询→上市委审议→报送证监会→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这11家ipo排队企业与上文介绍的已上市、已过会的企业相比,还面临着较长的等待时间,比如据统计科创板ipo上市企业受理到上市平均时长为299天,其中从受理到过会平均用时163天,不确定性较多。
首先,我们从上半年3家冲击ipo受挫的物流企业讲起。
今年冲击ipo受挫的物流企业
2023年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全面注册制要求企业在ipo过程中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和详尽的信息披露。截至7月12日,今年以来有109家公司撤回ipo申请。
上半年冲击ipo受挫的物流企业中,凯雪冷链是由于ipo注册批文到期失效、保荐机构资格暂未恢复,不得不终止北交所上市进程;燕文物流是上会前夕撤回ipo申请;东集技术是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
业内人士认为,此前申报ipo家数较多,年报、半年报发布后,一些业绩表现不乐观的企业主动撤材料。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准备不到位或存在疏漏、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化、板块定位不准等原因撤回申请。
由于竞争压力,一些公司可能选择暂时终止上市计划,进一步完善业务模式和策略,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凯雪冷链:第三次ipo再折戟,成为北交所首家完成注册却未成功发行企业
凯雪冷链成立于2006年,主营冷链末端制冷设备和运输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以及为客户提供冷链产品解决方案。
3月20日,有望成为“北交所冷链设备第一股”的凯雪冷链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本次北交所上市取得的注册批复有效期于当日届满,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涉及的规范整改工作尚在执行,同时公司保荐机构华金证券被暂停保荐资格,暂未恢复,目前不具备启动发行上市的客观条件。
此次距离上市仅差发行的“临门一脚”。凯雪冷链此前已两次尝试ipo,目标上市地分别是沪市主板和创业板,均以失败告终。虽然已三次冲击ipo未果,但凯雪冷链在公告中称:“公司计划在上述涉及内部控制缺陷规范整改后,聘请保荐机构并择机重新启动申报上市工作。”
业绩方面,凯雪冷链2019年至2021年的营收,分别实现5.34亿元、5.57亿元、5.7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32.10万元、7147.60万元、4976.27万元,归母净利润降低。
燕文物流:上会前夕撤回ipo申请,毛利率远低于同行
燕文物流于2021年6月28日提交深主板ipo申报稿获受理,ipo排队一年半后,原定于2023年1月18日上会,却在临上会前夕撤回材料。
燕文物流成立于1998年,公司主营业务是为跨境出口电商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国际快递全程业务、国际快递揽收及处理业务、其他业务三类。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燕文物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8.69亿元、41.51亿元、62.18亿元和31.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7.20万元、3011.64万元、1.49亿元和6276.0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燕文物流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48%、3.68%、5.47%和5.27%,远低于同行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17.90%、12.35%、10.20%和7.79%)。
燕文物流表示,公司从事的跨境出口电商物流服务,主要涉及城市揽收、分拣处理、国际运输、进出口清关、境外派送等多个环节,具有业务链条长、操作复杂、通达范围广、合作对象多等特点,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导致毛利率相对较低。
东集技术:终止创业板ipo,2022年营收净利预计大幅下滑
3月17日,东集技术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撤回)”。
东集技术的主营业务为数据采集设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客户遍布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行业,其中,物流快递行业典型客户包括顺丰控股、极兔速递、中通快递、京东物流、德邦股份等。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东集技术营业收入分别为4.42亿元、5.92亿元、7.25亿元、2.78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05.27万元、6385.2万元、8172.12万元、1779.65万元。
经东集技术初步预计,公司2022年可实现营业收入约5.53亿元至5.76亿元,同期下降23.81%至20.63%;归母净利润约4758.88万元至5398.57万元,同期下降41.77%至33.94%。
最新ipo排队名单中的11家物流企业
最新ipo排队的物流企业涉及物流科技、物流设备、跨境物流服务、冷链、航空货运、多式联运等国家非常重视的领域。在全面推行注册制之后,高科技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将受到投资者追捧。
旷视科技
旷视科技曾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两度因上市文件中财务资料有效期问题而中止其发行注册程序。7月15日,旷视科技恢复了发行注册程序。
曾因财务资料过期而中止ipo不是太大的问题,让人唏嘘的是旷视科技在ipo这条路上走得十分艰难。
旷视科技是聚焦物联网场景的ai公司。作为“ai四小龙”之一,旷视科技于2021年3月申请科创板ipo获受理,同年9月9日获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审核通过,当月30日就提交注册,然而,18个月后旷视科技注册中止。
根据招股说明书(注册稿),旷视科技持续亏损。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旷视科技营业收入依次为8.54亿元、12.6亿元、13.91亿元、6.7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8亿元、66.4亿元、33.27亿元、18.65亿元。
2017年,旷视科技开始布局供应链物联网业务,该业务对外也称“旷视机器人”。目前在物流业务板块,旷视机器人应用ai、机器人、自动化等技术为客户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其降本增效。旷视可以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包含多种物流机器人和智能调度软件;也可以单独提供旷视自有的硬件产品,比如现在主打的产品:智能托盘四向车。此外,旷视还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为仓库内部提供更多的感知能力。
海康机器人
7月,据深交所披露,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申请处于中止状态。深交所称,因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因ipo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根据相关规定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海康机器人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机器视觉业务和移动机器人业务,后者聚焦内物流(又称“内部物流”),推动制造业、流通行业的自动化及智能化。
2019年至2022年1-9月,海康机器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41亿元、15.25亿元、27.68亿元、28.10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47.86万元、6509.64万元、4.82亿元、4.28亿元。
单看海康机器人的移动机器人业务的话,2019年至2022年1-9月,其业务收入分别为3.33亿元、4.45亿元、9.19亿元、10.2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49.45%、42.89%、38.61%和34.63%,呈逐渐下滑趋势。
招股书显示,据ggii统计,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移动机器人市场的市场规模为40.13亿元、52.10亿元、78.12亿元。据此计算海康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移动机器人为8.30%、8.55%、11.76%。
大洋物流
6月,大洋物流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冲刺深交所主板ipo上市。
大洋物流主要从事跨境综合物流服务业务,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体业务主要分为跨境基础物流服务、跨境专业物流服务和境外铁路运输综合服务。
(大洋物流招股书)
2020年、2021年、2022年,大洋物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29亿元、14.73亿元、24.31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31.55万元、1.35亿元、2.4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6.74%、17.42%和17.13%,
2020年、2021年、2022年,集装箱国际班列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8.54%、81.49%和74.80%,其收入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了232.70%和51.46%,是大洋物流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大洋物流本次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约为14.87亿元,拟投入募资约14.84亿元。
国货航
1月,国货航递交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冲刺深交所ipo上市。
国货航承载了中航集团深厚的航空运输发展积淀,为航空货物运输需求提供专业、可靠的解决方案,主营业务可分为航空货运服务、航空货站服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三大板块。
2020年至2022年,国货航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2.51亿元、239.58亿元和227.85亿元;分别实现32.89亿元、43.03亿元和30.81亿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5.30%、25.93%、20.25%。
近日,国货航在申报稿中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7.39亿元至63.44亿元,同比下降53.16%至57.62%;其归母净利润为3.99亿元至4.41亿元,同比下降78.96%至80.96%。
对此,国货航在申报稿中表示,2022年年底,供给端随着海运、铁路等运输网络逐渐恢复通畅,大宗商品及跨境贸易物品的运力供给逐渐恢复;需求端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美国家通胀水平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航空货运需求端同比有所下降,航空货运行业逐渐恢复至常态化运营阶段,航空运价亦逐步回落。
侨益物流
3月,侨益物流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冲刺深交所主板ipo上市。
侨益物流是专业的农产品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商,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主要围绕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和内贸,为客户提供以货运代理、船舶代理、仓储服务和运输服务为主要环节的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此外,公司还通过合理规划库容,发挥自身仓储优势参与储备粮业务。
2020年至2022年,侨益物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87亿元、16.46亿元及18.27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809.13万元、7592.97万元及7758.06万元;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4.19%、13.60%和12.35%。
(主营业务具体分类)
世盟股份
3月,世盟股份披露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登陆深交所主板。
世盟股份专注于为跨国制造企业提供定制化、一体化、嵌入式的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覆盖汽车、包装品等多个制造业领域,客户包括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利乐包装和安姆科等知名企业。
2020年至2022年,世盟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5.72亿元和8.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68%;同期分别实现净利润6610.90万元、6809.13万元和1.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0.45%;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3.39%、18.13%、19.95%,2021年已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
本次ipo,世盟股份准备通过供应链运营拓展项目、运营中心建设项目、信息化升级改造项目等加码运力、仓储布局并提高综合竞争力,以上项目拟投入资金分别为2.06亿元、3.33亿元和6033.48万元。
上海生生
7月,上海生生向上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公司拟登陆沪市主板
上海生生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生物医药冷链服务商,专注于为药物研发、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商业成品药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全链条一体化冷链服务。
经营业绩方面,公司于2020年至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9亿元、5.25亿元、6.34亿元;相对应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76.88万元、7376.76万元、7736.19万元,2022年业绩增速明显放缓;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5.24%、29.08%和27.95%,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
招股书显示,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按照上海生生2022年国内创新药研发和生命科学冷链服务板块的收入计算,上海生生为国内第一大创新药研发冷链服务商,也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具备冷链装备自研自产能力的生物医药冷链服务商。
本次冲刺ipo,上海生生拟募资9亿元。
星星冷链
5月,星星冷链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中止审核情形已经消除,上交所恢复其发行上市审核。
星星冷链是一家专业的冷链设备制造商,为客户提供商用、商厨、家用及医用等制冷设备和产品,也是冷库工程建设服务及配套设备提供商。其同行业可比公司包括:澳柯玛、海容冷链、银都股份、凯雪冷链及四方科技。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星星冷链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9.91亿元、53.13亿元、57.51亿元及26.72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42亿元、1.72亿元、1.74亿元及1.37亿元;执行新收入准则后,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2.50%、21.20%和22.36%。
招股书显示,星星冷链本次共募集资金13.92亿元,募投项目总投资13.92亿元,全部由募投资金完成。
中力股份
3月,浙江中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递交招股书,并获得上交所受理。
中力股份是一家专注于电动叉车等机动工业车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具备电动步行式仓储叉车、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等四大类、百余种规格型号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中力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1.64亿元、24.77亿元、42.06亿元、23.7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亿元、2.21亿元、3.53亿元、2.52亿元。
自2013年以来,中力股份电动仓储叉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名,2021年销售量占国内电动仓储叉车销售量比例达40%以上;公司自2019年起连续3年实现锂电池叉车产销量排名第一,2021年销售量占国内锂电池机动工业车辆销售量比例达30%以上。
北自科技
3月,北自科技递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冲刺上交所主板ipo上市。
北自科技成立于2002年10月,是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以自动化立体仓库为核心的智能物流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集成业务,是一家智能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0年、2021年、2022年,北自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09亿元、13.36亿元、15.87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19.96万元、1.16亿元、1.31亿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2.87%、16.69%和17.01%,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较低。
北自科技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化纤、玻纤、家居家电和食品饮料行业客户,2020年、2021年、2022年上述行业客户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38%、88.51%和75.91%。虽然北自科技主营的智能物流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短时间内公司来自于上述行业的收入占比仍然较高。
北自科技本次拟投入募集资金额6.50亿元,主要募投项目为湖州智能化物流装备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和服务网络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凯鸿物流
5月26日,凯鸿物流报送了申报材料,并于6月2日获北交所受理。
凯鸿物流是一家创新型的现代综合物流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包括集成物流服务和多式联运在内的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和专项物流服务。
凯鸿物流是长三角地区品牌知名度较高的物流服务企业,客户覆盖光伏、快消品、家居等多个产业领域,与福莱特、阿特斯、晶澳太阳能、麒盛科技、华润集团、农夫山泉、山鹰集团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凯鸿物流在越南、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可辐射全球的物流网络。
2020年至2022年,凯鸿物流营业收入分别为4.57亿元、8.91亿元、9.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61.23万元、3557.08万元、2934.23万元。2022年增收不增利。
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国际运力价格变化引起的服务定价变化、业务结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凯鸿物流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2.26%、10.71%和8.69%,呈现下降趋势。
本文来源于物流沙龙,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